tags: 思维方式 象思维
pages: 009 010
应象思维是以“取象比类”为基本方法,根据某类事物的特性,将与其相近、相似、相同特性的物象、现象,归纳为同一类别,同气相求,同类相通,以此证彼的思维方式。中医学以天地阴阳消长、万物变化之象与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相参相应,探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同的、本质性的特征,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,即“以天地之阴阳,合于人身之阴阳,其象相应,故名篇,其义无穷(马莳注)”。人的生命活动,效法天地,亦称为“法象”。中医学“取象比类”的应象思维方式,对于解释天、地、生、人,其象相应,具有积极的意义。如以中国地域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海,合于人体的气海、血海、髓海、水谷之海;以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,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;以自然界的器物形象,合于“五脉应象:肝脉弦,心脉钩,脾脉代,肺脉毛,肾脉石”,以合于春夏长夏秋冬之阳气的生长化收藏。
基于应象思维,人的生命活动效法天地,所以要“法象以行事”。比如河道中水多,船才能走得顺畅,称为“水能行舟”。老年人以及产妇的大便秘结,多是由于阴血不足、不能润泽肠道所致,受到水能行舟的启发,采用滋阴润肠通便的方法来治疗,称之为“增水行舟”法。比如“增液汤”,用玄参、麦冬、生地黄来润肠通便。“法象以行事”也可以用在对药物的选择上。比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
中讲到当归的运用时,说“凡物之根,身半以上,气脉上行,法乎天;身半以下,法乎地。人身法象天地,则治上当用头,治中当用尾,通治则全用”等。
在临床实践中,辨证论治,处方遣药,无处不见应象思维方式的应用。如《景景室医稿杂存·以药治病关乎气化说》
:“天地间金石草木鸟兽鱼虫亦得四时阴阳之气以生,唯皆偏而不纯,故取以为药,乃偏以治偏之法。以寒气之药化病气之热,以热气之药化病气之寒,我中华用气化以医病,其道本法乎天气、地气之变迁,病气、药气之制伏。是药之所以能治病者,其原理本乎四时阴阳而来,乃贯彻天人一致之学。”自然、社会、环境、生物、人,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,虽或有别,但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,具有同一本原和普遍联系,皆遵循着“其象相应”的法则。